我爱营销网动态

专业提供新闻公关、品牌传播、互动营销等概念有机整合网络整体解决方案的网络公关营销传播机构。

致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新闻软文发布平台,一万多家网络新闻媒体平台,为企业提供软文推广,软文营销,软文广告,软文代写,软文发稿,软文策划等服务

您的位置: 我爱营销网 > 软文学院 > 网络营销 >

写文案没想法、没想法、没创意,如何解决?

2025-09-11

写文案,没想法、没思路、没想法、没创意……


如何解决?


近期有好几个人问我这个问题。


这是太容易见到一个问题,痛苦又煎熬。


基本上所有做策划、做创意、做文案的都历程过,且一直都会碰到这个问题。我也常常会大脑短路,一片空白,那滋味简直让人抓狂。


头脑风暴会上,其他人激情四射,侃侃而谈,创意玩法一个接一个,而自己脑袋一片空白,只想快点结束;


写文案做策划时,其他人非常快就能有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而自己毫无思路,还在默默查案例。


这是通病!


不少培训专家轻风云淡的说学几个方法,再推荐你看几本书就OK了。


别听他的,扯淡!


到最后他会对你说:不是办法不可以,而是你不可以!


记得老贼给大伙推荐过一条创意公式:


Creativity=Copy +Transform +Combine

创造力=复制 +转化 +结合


复制是所有的基础;转化是提炼逻辑、总结规律;而结合是最后创意的形成。

复制 Copy

第一你需要很多的看、很多的阅读、很多的记录、很多的察看生活,不停的积累我们的 “复制库”。


只有量变才能产生质变。


这就是为何每次要创意,其他人能高效而你只能想破头,最后推脱于 “创意是需要时间的”。


其他人早就建好了自己庞大的素材库,仅需调用即可,而你只能想破脑袋或临时找案例。


没什么想法是凭空出来的,总会有外物的刺激,不要想着无中生有,那可能是上帝该干的活。


这也就是为何总说要多念书、多去旅游,擅长发现日常的细节……等等。就是为了能 “复制” 更多的东西。


转化 Transform

然后,你要准时站在前人肩膀上,去转化这类 “复制” 来的东西,总结它们的形式、提炼逻辑,总结规律、挖掘本质,把它们转化成自己可以用的东西或办法论。

结合 Combine

最后,就是与现有东西的进行结合,将一系列事物相互联接起来,进行重组。


譬如可以结合你的商品/服务/用户,也可以结合任何你在 “复制” 过程中发现的新元素。


这也就是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说的:创意,就是旧元素的新组合。


到此,一个很好的新创意可能就出来了。

为什么我说不少培训专家说的就是扯淡!


由于想要有创意、有想法、思路多,方法只不过辅助,重点还是不断复制,不断转化,不断结合,长此以往,强化内功。


如何可能一步登天!


而其核心就是长期的很多积累,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解决的,这注定是一个痛并开心的过程。


每一个人的认知都是基于过往所有些经验和常识积累,你说你过往都没积累什么常识,认知如何升级和跳跃嘛?创意和想法又怎么样蹦得出来?


任何行业都是这个道理。


几十年前,广告教父奥格威创作出了他的经典广告代表作:

这或许是他有史以来最著名的汽车广告文案,直到目前都一直被津津乐道,奉为经典。


但奥格威自己也坦白说:“当我接手时,我花了三周时间很多阅读汽车资料,最后看到这句——在时速60公里的车上,最大的声音来自电子钟。”


奥格威大神就改了几个字,一条世界闻名的广告文案就这么出来了。


事实就是这样,这个伟大的创意事实上90%来自积累复制,但这并不影响它的伟大,也不影响奥格威的才干。


所以,每次其他人问我 “写文案没想法、没想法、没创意,如何解决?” 这个问题时,我的回答基本都是一样的:


1、很多的看各种国内外经典案例,把脑袋撑爆,把素材库也给撑爆,这个短期就会慢慢见效。
2、长期很多的阅读,不仅仅是方法理论类,各种书都得看,多出去逛逛,多看看日常的人。这是个持续自我丰富的过程。


3、可以挑选几个输出水平稳定的品牌,假想自己在为他们服务,每次在一些要紧时间节点去写这类品牌的文案,并备注好你的文案方案和逻辑。然后等到品牌官方发布文案后去对比下:他为何那样写,他的方案逻辑是什么,和你有哪些不同。必须要去剖析。

前2点其实就是不断复制积累的过程。


有时候,你看其他人有想法有创意,只是由于他了解而你不了解,就这么简单!


过去我看得多,积累得多,至少我想到一个好点子的概率都会比你大点,这是毫无疑问的。


一般浅层次的创意比拼,也就是在比拼哪个见多识广。太多时候,脑洞大的人和普通人之间其实就是隔了一个案例。


人最怕的不是不敢想,而是根本都不了解,你让他如何想?

先别管什么创意,什么想法。大家第一要做的就是很多去阅读、去看案例、去记录。


持续的去学习去积累,达到创作临界点,没人能刚开始就无中生有,脑袋空当然就什么也想不出。当脑袋要被撑爆时,想法自然喷涌而出。


而第3点就是不断转化和结合的过程,把积累来的东西不断进行刻意练习,不断总结深思。


假想服务其他品牌,这一点都不亏,提高是我们的,培养方案思维也是我们的。他们还持续为你提供优质对标,长期 “服务” 又何妨?


好了,这就是我的答案。